26 12月, 2008

關於上海與設計的雜想

我開了這blog,是為了想寫點什麼關於上海,同時也借此思考畢業設計的論文。但這竟是如此困難,我消磨了兩天,不知道該從何下筆。

上海的角度太多了,而且與其說我因為上海而得到更多靈感,倒不如說上海把我的注意力從"設計"這件事轉移開來。我在上海定居後,不再看設計的書。

雖然我相當幸運地進了一家不錯的公司,可以不怎麼考慮成本,將設計置於最要位。 做不考慮成本的設計,乍看之下是設計師的美夢,不過放在上海這城市,卻是再適合也再突兀不過了。

若你看過無數建築工人在大熱天和極冷天露宿街頭,你應該可以瞭解設計如何變成一件幫富人們錦上添花的事。但是上海的有錢人又是如此之多,以至於在上海的高級餐廳和酒吧價位已,經超過台北。一些餐廳侍者無視於你的亞洲面孔只以英文接待,階級以各種有意無意的方式存在著。而上海那些陳舊卻依舊華麗的歷史建築,卻也證明了這些突兀不算什麼,我們只是再一次地重複歷史罷了。外灘這地方其實巧妙地揭示了這種衝突性。宏觀來看外灘代表了新與舊的並存,黃浦江一邊是舊稱十里洋場的西式古典建築,一邊是代表嶄新上海的現代高樓,氣勢同樣攝人。微觀地體驗,卻是衝突。老洋房中消費動輒上千人民幣,最時髦的室內設計隨時在更新。但過一條馬路來到江邊,隨時得面對不請自來的糾纏,有小孩求你買樣紀念品,有老人只要2元就幫你解說每棟樓的歷史,活脫“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現代版。這一切我們都知道。

但每每在車子從市中心往外灘的高架緩緩駛下兩岸炫麗的風景漸漸地全幅展開,我還是由衷讚嘆這真是一座輝煌的城市。

如果你知道它的歷史是由鴉片而開啟,也許你不再追究他的墮落和浮華。於是我們設計還是要繼續做,因為有錢人隨時需要新的設計。但是,這其實揭露了設計的本質不是嗎?雖然赤裸了一點。設計說穿了是為了追求更高品質的感官享受。Jasper Morrison喊著Super Normal口號做出樸實又有靈氣的作品,但得知標價你不禁接著嘀咕but bloody expensive。這下子那些擺明追求奢華的一群,倒是顯得誠實了。

然而某些話不適合出現在畢業論文裡的,上海還是要有,設計還是要有,但句子得挑挑撿撿過。我說做設計這件事本身和上海一樣媚俗。

(P.S. 可惜那條高架數月前拆除,外灘還是一樣迷人,但我認為觀賞外灘的最好角度已經從此消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